摘要:爲了控制並佔領齊國全境,樂毅分兵五路:左軍東渡膠水,攻佔膠東、東菜(在今山東平度、菜陽、乳山一帶)。樂毅在打敗了齊軍的主力之後,便遣還了秦、韓兩國的軍隊,讓魏軍去攻取宋國的故地,讓趙軍去攻佔河間,自己準備統率燕軍,長驅直入,繼續追擊這時,劇辛對樂毅說,齊國是個大國,燕國是個小國,這次能打敗齊國,主要靠其他國家的援助。

燕國發生內亂時,齊國趁人之危,發兵攻打燕國,使得燕國損失慘重。燕昭王爲了報仇,勵精圖治,廣納賢能,最終燕昭王在樂毅的輔助下,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國力迅速提升,綜合國力也大大地得到了加強。

終於在公元前284年,樂毅聯合秦,韓,趙,魏四國的兵力,發兵攻打齊國。齊湣王聽說五國大軍前來進犯,便任命觸子爲將,親自調集全國沿濟水設置防線,進行抵抗。他唯恐齊軍戰敗,對觸子下了死命令:,只許勝,不許敗。如果戰敗了,就要掘你的祖墳。齊湣王昏聵殘暴,他這樣做,反而渙散了軍心,瓦解了鬥志。所以,當雙方在濟水以西接觸時,觸子一戰失利,便下大隊人馬,隻身脫逃,齊軍大敗。

樂毅在打敗了齊軍的主力之後,便遣還了秦、韓兩國的軍隊,讓魏軍去攻取宋國的故地,讓趙軍去攻佔河間,自己準備統率燕軍,長驅直入,繼續追擊這時,劇辛對樂毅說,齊國是個大國,燕國是個小國,這次能打敗齊國,主要靠其他國家的援助。從長遠考慮,應該及時佔領齊國邊境的城池,不應該貿然深入。

樂毅不同意劇辛的看法,他認爲齊湣王早已不得人心,如果燕軍乘勝前進,就會使齊國離心離德,爆發內亂,燕軍正好趁此機會征服齊國:;如果貽誤軍機,齊國就會整頓內部,捲土重來,那就很難征服齊國了。於是他抓緊戰機,輕卒銳兵,直取齊國的國都臨淄(在今山東淄博),臨淄很快陷落。

樂毅把齊國宮室的財物、珍寶和祭器全部繳獲,運回燕國,獻給燕昭王。燕昭王非常高興,親自到濟上慰勞將士,並封樂毅爲昌國(在今山東淄川東)君。這時,燕軍威雄壯,土氣高昂。爲了控制並佔領齊國全境,樂毅分兵五路:左軍東渡膠水,攻佔膠東、東菜(在今山東平度、菜陽、乳山一帶);右軍沿黃

河和濟水,向西攻佔阿城(在今山東東阿)、鄄城(在今山東鄄城北),跟魏軍相接應;前軍沿泰山東麓直至黃海,攻取琅邪(在今山東沂南至日照一帶);後下沿着臨淄東北的海岸,攻佔千乘(在今山東高青東北);中軍鎮守齊都臨淄。

由於樂毅注意約束將士,嚴明軍紀,禁止搶掠,尊重當地習俗,並且廢了齊潛王的暴令,減輕了百姓的租賦負擔,對當地名流也很優待展十分順利,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連下70餘城。當時,除東首縣)、即墨(在今山東平度東南)沒有攻佔以外,其他都被樂毅改爲郡縣。

再說齊湣王從臨淄逃出以後,先是跑到衛國的國都濮陽(在今河南濮陽西南);沒有多久,又被衛國人趕了出來。以後他東逃西奔,到處碰壁,只得回到莒城,並向楚國求援。楚國派大將淖齒率兵救齊,實際上是想以救齊爲名,乘機瓜分齊國,跟燕國平分秋色。齊湣王走投無路,飢不擇食,把淖齒當成了“救星”,並拜他爲相國。沒過幾天,齊湣王就被淖齒殺掉了。

第二年,齊人王孫賈又攻殺淖齒,齊湣王的兒子法章自立爲齊王。這樣,號稱東帝的齊國在幾個月之間,就國破君亡。如果不是燕國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和充國的田單崛起於即墨,齊國說不定真要滅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