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6年秦昭王即位後,派兵進攻趙國。廉頗統率趙國大軍,幾次打敗了秦軍,迫使秦昭王於公元前285年與趙惠文王在中陽(山西中陽縣西)會談講和。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頗又領兵打敗了齊國,奪取了陽晉(今山東那城縣西),被授予上卿(當時的最高官職)。秦、齊都是當時的頭等強國,被較弱小的趙國打敗,引起了各國的注目。從此趙國大將廉頗英勇善戰的名聲傳遍了各諸侯國。

廉頗不僅是一員虎將,而且還是一位識大體顧大局、知錯必改的忠臣,他“負荊請罪”的故事,一直爲人們所傳頌。公元前283年,不可一世的秦昭王企圖強騙趙國的稀世之寶和氏璧,趙國派出身低微的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不畏強秦,機智勇敢,揭露了秦的陰謀,保全了和氏璧“完

壁歸趙”,出色地完成了使者的任務。

公元前279年,秦趙兩國相約在澠池(今河南澠池西)相會,會上,秦昭王侮辱趙惠文王,藺相如挺身而出,不顧生命危險,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保住了趙國的尊嚴。因此,他被任命爲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很不服氣,他說:“我當趙國的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憑口舌立功,地位反而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來是個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在他之下我受不!”並公開宣揚:“如果我碰見他,一定要當面叫他丟臉。”藺相如知道這些情況後,便迴避與他相會,每逢上朝總是推託有病不去。

有一次乘車出門,遠遠望見廉頗來了,就趕緊命令把車拉到一旁躲開他。藺相如手下的人實在忍不住了,非常氣憤,問他爲什麼要這樣低三下四的害怕廉將軍?你這樣做,我們都感到羞恥,如果你以後還是這樣,就讓我們離開你回家吧!”藺相如說:“你們知道,秦昭王那威風,各國諸侯都害怕他,可是我卻敢在朝廷上當面責罵他。我雖然沒有本領,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我只是考慮,強橫的秦國不敢把戰爭強加給趙國,其原因就是有我們兩個人能同心協力對付秦國。如果我們兩人衝突,如兩頭猛虎拼命惡鬥,結果只會給秦國以可乘之機。我忍耐讓步,是以國家安危爲重,不計較個人私怨。”手下人聽了他的話後都很敬重他。

這番話不久便傳到了廉頗的耳裏,他非常感動,感到自己眼光短淺,氣度狹窄,爲了一時意氣,險些誤了國家大事。這位勞苦功高爲國忠誠的老將,心裏十分慚愧,他立即散開衣服(自認爲有罪的表示),揹着荊條,登門向藺相如請動罪說:“我是一個沒有見識、心胸狹小的人,不知你竟如此寬恕我,你應該責打我啊!”藺相如也爲這位老將公開認錯的精神所感動,趕忙上前把他扶起來。從此,兩人結成生死之交,將相共同治國。

作爲趙國大將的廉頗,前後征戰40多年,爲趙國的強盛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老年時卻遭小人暗算,不得已背井離鄉,最後客死他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