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的祖先名叫樂羊,是魏文侯時的將領。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派樂羊率領軍隊去攻打中山國(在今河北中部偏西,活動中心在今定縣),戰事持續了三年,終於把中山國滅掉。爲了嘉獎樂羊的戰功,魏文侯把樂羊封在靈壽(在今河北平山縣),樂羊死後便葬在這裏,樂羊的後代也在這裏定居。

由於魏國和中山國之間還隔着一個趙國,所以魏國很難控制中山國。大約在公元前380年前後,中山國又重新建國,並把國都設在靈壽。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派兵進攻中山國,5年以後,即公元前2096年,又把中山國滅掉。這樣,樂毅又成了趙國人。趙國人見樂毅有才能,善用兵,便推舉他在趙國做官。

到公元前299年,趙國發生內亂,趙武靈王被圍困在沙丘(在今河北鉅鹿東南)宮活活餓死。樂毅便乘機離開趙國,跑到魏國的國部大梁(在今河南開封)。樂毅聽說燕國發生內亂,齊國乘機破燕;燕昭王爲了向齊國報仇,正禮遇郭隗,招賢納士,便想到燕國去。說也湊巧,魏昭王正要派使者赴燕,樂毅便作爲魏國的使者來到了燕國。

燕昭王早就聽說樂毅很有才幹,對他十分敬重;樂毅便請求留在燕國,燕昭王任命他爲亞卿。於是,樂毅一方面幫助燕國訓練軍隊,一方面積極進行政治改革。燕國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國家股富,士卒樂戰,爲進攻齊國準備了條件。當時,齊國號稱東方強國,土地肥沃,蓄積豐富;不過齊湣王(公元前0年一前284年在位)連年征戰,南敗宋楚,西擊三晉,並幫助趙國滅掉了中山國。

連年的戰爭,激化了齊國內部的矛盾,引起了齊國百姓和各國諸侯的不滿;加上齊湣王目空一切,驕傲自滿,既瞧不起其他各國,又對燕國疏於戒備。燕昭王覺得形勢對自己有利,便跟樂毅商量攻打齊國的大計。

在樂毅的建議下,燕國聯合其秦,趙,魏,韓五國組成盟軍,最終將齊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齊湣王被逼的走頭無路,最終死在了楚國。號稱東帝的齊國,在幾個月之內差點就被亡國了,而由於也因爲這一戰而聞名天下,被燕昭王封爲昌國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