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但凡聽過或學過吟誦《詩經·小雅·鹿鳴》的人,想必都有一個感受:在想起這些詩詞時,已不只是文字的記憶,而是脫口而出的韻律,不自覺地就“吟唱”了起來。且無論過多久,都似已牢牢銘刻於心,令人念念不忘。這,或許就是“吟誦”的魅力吧?

吟誦?相信有不少人對這個詞充滿了陌生感,有人即使聞其名但也未必知其意。那麼,吟誦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不急着追根溯源,先來感受一下它的美。

資料圖

吟它千遍也不厭倦

古語有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情意的曲折深遠和箇中意味,難以用言語全部表達。但是,吟誦可以做到。吟,是哼唱之意,誦,是抑揚頓挫地誦讀,它巧妙運用漢字本身“平上去入”的旋律型聲調語言特點,讓每一篇漢詩文都字正腔圓、跌宕起伏,琅琅上口,營造出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美感,韻味十足、餘音繚繞、感染心靈、陶冶情操。

吟誦時,詩文中的畫面是動態的,你能感受到“孤舟蓑笠翁”簌簌落下的鵝毛大雪,感受到“輕舟已過萬重山”迎面吹來的徐徐清風,感受到“秋水共長天一色”絢麗斑斕的晚霞和渺渺茫茫的秋水遼闊……這種美,千遍萬遍不厭倦。

資料圖

帶你探索國學密境

吟誦之美,不僅體現在那穿越時光淺吟低唱的韻律美、畫面美,還體現在它強大的“實用性”上。對於有些人,吟誦的魅力在於“幫助和加深記憶”,尤其對學生來說,背誦詩文是枯燥的,而吟誦像歌唱一樣,是感性的、愉悅的,能更好地理解和加深記憶。

也有不少人在接觸到吟誦之後,不僅對漢詩文如飢似渴,甚至對古琴、書法、國畫、茶茗等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古人常講“琴棋書畫”,傳統文化一通百通,是一個和諧整體。吟誦彷彿一把鑰匙,吸引人們開啓傳統文化魅力之門,探索更幽深的國學密境。

吟誦,是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正如吟誦名家徐健順所說:“中國不能沒有國學,國學不能沒有吟誦。”

資料圖

傳承更需我輩努力

作爲擁有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語言遺產,吟誦是古人日用的傳統讀書方法,其內容是經典和詩文,形式則是依照了漢語的特點和詩詞格律進行,從內到外都是中華文明結晶,體現着大雅君子風範,是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資料,東漢以後凡詩文皆可吟誦,凡文人皆會吟誦。歷史上有很多吟誦名家,如謝安、王陽明等。明清兩朝,吟誦尤爲發達。吟誦主要通過古代的教育系統傳承,私塾消亡後,吟誦漸漸淡出歷史舞臺。20世紀初,隨着西方朗誦方式進入中國,漢語朗誦定型並取代吟誦。建國後,吟誦不再進入課堂。

吟誦是祖先留下的精神財富,彰顯着中國文化的獨特意蘊,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百年來,趙元任、唐文治、陳少松等許多前輩、朱自清、葉聖陶、俞平伯等著名學者都爲光復這一優秀傳統而身體力行。吟誦作爲我國優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繼承和發揚?在當代亟需我輩認真對待。據瞭解,今世最後一批精通吟誦的先生,年齡基本都在80歲以上,傳承迫在眉睫。

資料圖

聽聽“先生們”怎麼說

近年來國學復興,吟誦也受到重視。北京、山東、湖南、遼寧等多個省市成立了吟誦學會,並在中小學推廣;民間自發組織起了吟誦班,全國學習吟誦的景象蔚然興起。但吟誦和國學一樣,升溫是把雙刃劍,必然出現一些流於表面或急功近利的亂象。對於吟誦的正宗之意,以及如何推廣傳承,來聽聽“先生們”怎麼說?

葉嘉瑩(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古典詩詞大家):吟誦是一種細緻、創造性、回味式的讀書方法和表達方式,是文字、音聲和情意的綜合表達。吟誦目的是爲了使自己的心靈與作品中詩人之心靈達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應。吟誦的“正宗”在中國,吟誦前輩的實踐是當世寶貴的文化遺產,後學理應將其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在繼承的基礎上推行和傳播。吟誦傳承最好從娃娃抓起,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百年大計。

史鵬(中華吟誦學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湖南吟誦學會會長):吟誦以依字行腔、低吟曼誦爲主(慷慨激昂的詩文例外),“情先於文”的要求非常重要,若不能貫注感情進入角色,絕不能收到吟誦效果。當前有人錯誤地把方言與普通話吟誦對立起來,而不去思索千年來祖先是如何將寶貴文化遺產傳承下來的。今天,中央一再號召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乘着十九大的強勁東風,以建立文化強國的豪情壯志,奮勇前進。

魏嘉瓚(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唐調代表性傳人、蘇州市詩詞協會會長):吟誦並不神祕,有三個點要強調:一,中國是吟誦的本源地;二,吟誦是老輩傳下來的;三,它是讀書方法,有其規律和誦讀要求。不要推翻傳統另起一套,在不違背傳統規律的基礎上適當美化它,是可以的。既然國學要振興,古詩文要加強,那麼吟誦必定也進一步得到推廣和傳承。

華鋒(河南省吟誦學會會長、華調吟誦傳人):推廣吟誦,教育部門應重視起來。推廣時更應有所選擇,選擇最正宗的吟誦調子,最能夠幫助青少年和孩子們成長的吟誦內容。如果社會上有更多的人喜歡並學會吟誦,社會將少很多暴力和戾氣。通過吟誦變成謙謙君子,窈窕淑女,我們的社會將更加和諧。

余光中先生說,“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常在。”那麼,穿越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必將代代相傳。據悉,爲響應中央號召,保護和傳承吟誦,進一步落實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國孔子基金會擬於近期舉辦“2018中華經典吟誦大會”,傳習雅言之道,培育君子之風,助力新時代中華文明傳習。敬請關注。

來源:中國孔子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