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喜歡說:喫虧是福。但問題是,有許多虧是不能喫的。一則容易形成“老實人定律”,所謂壞事你來,好事靠邊。二則就是,容易引發更大的禍事,須知許多禍事,就是從最初的一些喫虧中演變而來的。

對此,咱的老祖宗其實早就給予過關注,比如《道德經》中就說過: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所以,與其搞到最後事態不可收拾,不如早做防範,一旦發現有這兩種徵兆了,有一個,也要警惕。

其一、牛缺之死的啓迪

牛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大儒,志存高遠,爲人豁達,按理說這樣的人,往往是最不容易喫大虧的。可偏偏他就喫了大虧,以至於喪命。

話說,這一天牛缺前往趙國的國都邯鄲,可在半路上,卻遭遇到了一夥佔山爲王的強盜們,搶走了牛缺的所有財物,就放牛缺走了。可哪料,牛缺自始至終既不求繞,也不恐懼,一副神態自若的模樣。

爲首的強盜頭子,越想就越感覺不對,於是帶着人又追了回來,圍住牛缺問:“你是個人物,夠牛的,難道一點不怕我們,心疼自己的財寶嗎?”

牛缺昂首說道:“一位真正的君子,從來不會因財寶而不顧自己性命的。”強盜頭子又問:“那你這是去哪兒?”

牛缺答:“趙國的國都邯鄲。”

強盜頭子聽聞,抬手一刀就要了牛缺的命,事後一面擦汗一面對其餘人說:“好險,這種人去了邯鄲,必會被國君重用,那時咱們就都別想活了,所以必須要殺掉。”

這事很快就傳到了燕國。一位燕國的大賢,從中悟出了道理說:“以後面對強盜,千萬不能如牛缺一樣,要表現出心疼財寶的樣子,不能表現出自己志向遠大。”

結果,他這話就被弟弟聽到了。恰好,沒多久他弟弟由於出門辦事,又遇到了一夥強盜,被搶走財寶後,就又哭又鬧,雖被強盜放走了,可轉念一想,不對,萬一強盜再追回來呢?不行,我必須再表現一次。

於是,他弟弟竟又追趕強盜們而來,哭喊着要求,歸還自己的財寶啥的。強盜們這下急眼了:“你竟然追到這來了,再放你走,我們的藏身之地也就暴露了,那就成全你吧。”說完,把燕國大賢的弟弟也給殺掉了。

分析:無論牛缺之死,還是燕國大賢的弟弟喪命,顯然都是一個原因,因威脅到了強盜們的生存。

這其實就是一個人喫大虧前的最經典的一個特徵:讓別人感覺到了你已經對他,構成了威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還喫虧是福嗎?斷然不能了!這其實也從反面告知了我們,做人做事,不能走極端。因爲極端狀態,非常不穩定,最易發生危險。一旦發現了,千萬要提高警惕,儘快從極端中走出了,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喫虧是福”。

其二、禍從天降的背後

在梁國有一位富豪叫虞氏,由於太富有了,便經常舉辦一些娛樂活動,倒也不算擾民,故而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

這天,虞氏又在酒樓裏舉辦活動,跟一羣好友們喝酒行樂,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恰好有幾位遊俠自樓下經過。幾乎同時,樓上發出了歡快的大笑聲,卻哪料驚嚇到了一隻貓,它正抓着一隻死耗子,被這笑聲一嚇,那死耗子就墜落樓下,打在遊俠的頭上。

遊俠們哪知怎麼回事?齊齊抬頭,認爲這是虞氏一夥人,故意取笑自己,於是便都大怒:若這事沒個說法,以後我們如何在江湖上混?故而晚上,這幾位遊俠就潛入虞氏家裏“大滅其家”。

分析:虞氏的這個大虧喫得,算是冤枉到家了!但若細想,這似乎又是遲早的事。雖他沒威脅到任何人,但卻表現出了一個特徵,那就是:太炫耀!

一個人若過於炫耀自己的財富,或自己的本事、技能、聰明才智等,喫大虧那是遲早的事。比如楊修,過分炫耀聰明,結果死於曹操之手,都是屬於這一類。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有這方面特徵,務必要警醒過來。

須知,炫耀沒有錯,錯在了你根本不知道,別人會如何看待這種炫耀。有人會爲你鼓掌,但有人就會千方百計的要讓你付出代價。就更不要說,一旦發生了偶然事件中,遭到誤會的,必是喜歡炫耀的人。做人也好,做事也罷,還是低調些爲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