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長篠之戰”以來,火繩槍的功用和效果,都爲戰術的演變等各方面帶來快速的進步,比起個人的單發鐵炮射擊,15至30人左右的集團射擊方式更能發揮效果,因此弓組,槍組的編制方式,都被視爲是戰力來源之一。這樣的作戰手段如《雜兵物語》形容,鐵炮足輕會向左走方散開,讓出空間給突擊的部隊發動攻勢,除非是敵軍進行突擊纔會射擊,因此作戰方式會轉換成“將鐵炮固定在腰部,拔刀砍向敵軍”的防守方姿態。

自葡萄牙人將鐵炮帶入種子島伊始,從九州南部種子島到紀州根來衆再到全日本,鐵炮在日本得以迅速發展並逐步完善,這種新式武器帶來的不僅僅是戰爭科技和戰術的更新,更是加速了日本在整體形式上的統一進程。

自“長篠之戰”以來,火繩槍的功用和效果,都爲戰術的演變等各方面帶來快速的進步,比起個人的單發鐵炮射擊,15至30人左右的集團射擊方式更能發揮效果,因此弓組,槍組的編制方式,都被視爲是戰力來源之一。

自古以來,在與敵軍作戰距離縮短的過程中,因爲找到了最佳射程(箭的有效射程距離)而開啓了弓箭射擊的戰鬥,但由於鐵炮的射程距離較弓箭長,大約可達到一町(近120米),因此展開了逐漸朝接近敵軍的鐵炮射擊的攻勢。在發射子彈前,先打開裝有口火藥的火皿,瞄準後拉起引鐵,火繩挾就落到火皿內,火繩便將口火藥引燃,燃火會引發槍身內火藥,因而把彈丸發射出去,因此“打開火蓋”就代表開戰之意。鐵炮的射擊大多都是表示戰爭的開始,所以在所有的軍陣前線必會配置鐵炮隊。

日本戰國時代的鐵炮大部分都是口徑15.8mm的火繩槍,但也有使用18.7mm口徑的厚重鐵炮。初期火繩槍爆發力薄弱,有效射程約200米,最大射程不超過500米。這種情況有時會因爲火藥量以及槍手熟練度而有所差別。不同於弓箭的使用,鐵炮需要“目當”(鎖定目標的瞄準器)瞄準射擊,因此只要稍微練習就能成功射擊,不論是100米以外的人,或30釐米以內的小目標,都能命中目標。此外,射擊時產生的聲響,火光和瀰漫的黑煙,也都十分具有恐嚇作用,起到遲滯、阻擋敵軍的效果,而戰場上的集體射擊更是具有相當大的威懾力。

由鐵炮射擊展開攻勢的作戰,稱爲“鐵炮軍戰鬥”,這一說法最早出自《大友興廢記》和《奧羽永慶軍記》當中。而在《東遷基業》、《久米田軍記》記載中被稱之爲“鐵炮迫合”。這樣的“足輕軍戰鬥”(出自《西國御發向記》)會以鐵炮攻擊展開對戰,期間不但要注意敵軍動向,大將還要看準時機命令騎馬武者和徒步武者進行突擊。這樣的作戰手段如《雜兵物語》形容,鐵炮足輕會向左走方散開,讓出空間給突擊的部隊發動攻勢,除非是敵軍進行突擊纔會射擊,因此作戰方式會轉換成“將鐵炮固定在腰部,拔刀砍向敵軍”的防守方姿態。但由於足輕使用的御貸刀並不是那麼堅固,所以一旦砍倒敵軍盔甲,御貸刀容易彎曲變形。這便是鐵炮組的近戰作戰方式和姿態。

鐵炮組主要的活動是在攻城、籠城時射擊,野戰時在關鍵時刻投入鐵炮部隊往往具有奇效。因爲在野戰近戰肉搏時,揮舞的刀劍有可能無法達到鐵炮的功效。

可以這麼說,弓箭在近距離的發射上只要換箭迅速就能不斷射擊。而與弓箭相比,鐵炮則勝在威力上,但缺點是需要花費時間裝彈藥。鐵炮的發射順序複雜,雖然也具備近距離擊殺敵軍的能力,但是一旦槍手過於慌張就無法順利操作,因此像彈藥殼一樣,名爲“早盒”的簡單裝置應運而生。早盒是利用紙,皮革與金屬製作出與槍口口徑相同大小,口徑約爲8cm的筒狀物,並在底部貼上紙,裝入火藥,利用彈藥堵住塞入口,接着用槊杖將其從槍口塞入,最後再填入火藥與彈丸。這個方式雖然可以加快射擊時間,但與弓箭相比還是費時。因此根據《雜兵物語》內容記錄,爲了不要浪費裝彈藥時間,會在鐵炮足輕邊上再配置一名弓足輕。鐵炮組由鐵炮隊長掌控,底下還會有2至3人的小組長負責管理足輕組員,小組長會帶着大槊杖當手杖,並利用這根木棍幫忙塞彈藥。另外由於在射擊時火繩也會掉落,因此會在各處擺放許多的“切火繩”,而分隊長也要下令讓那些因爲多次射擊很快就用完早盒的足輕,從負責搬運玉箱的人手中分配到足夠的早盒繼續射擊。除此之外分隊長還要負責傳達隊長指令的工作。

負責搬運玉箱的隊員通常2人一組,一個人需要帶一荷(2箱),再利用木棒支撐兩遍各背一箱。這些隊員身着輕便武具,和弓,槍組一樣的陣笠,但由於並非直接隸屬於大名的近身戰鬥要員,所以會穿上小袖口的股引腳絆,草鞋。還會在陣笠上別上羽織布,加上陣笠和羽織布已經具備展現己方合印功能,所以有時不會再攜帶用於識別敵我的旗幟物。打刀的佩戴方式與其他組的足輕類似,刀刃都不會朝上,會如太刀般刀刃向下,這樣纔不會在蹲下射擊時讓刀鞘碰到地面磨損。

戰國時代,隨着鐵炮的不斷普及發展,各大名(日本古時對領主的稱呼)慢慢開始重視“鐵炮隊”的作戰。

慶安2年(1649年)江戶幕府的軍役規定,其中就標明600石的武士可擁有鐵炮1人,1500石爲鐵炮2人,3000石爲鐵炮3人,5000石鐵炮5人,6000石鐵炮10人,7000石鐵炮15人,10000石鐵炮20人,20000石鐵炮50人,30000石鐵炮80人,40000石鐵炮120人,50000石鐵炮150人,100000石鐵炮350人……以上人數爲弓組的1.5倍且遠多於槍組。

相較於幕府的8組御先手弓組,御先手鐵炮組有20組,以及4組御鐵炮100人組。比起槍,弓組的人數多出數倍。除了像這樣依照兵種而組成的鐵炮組以外,也有因爲主人本身收入高使身邊有鐵炮與槍兵。

鐵炮作爲一種殺傷力較大的武器,無論是在震懾敵軍亦或是給敵方造成直接打擊上,都有意想不到的成效,鐵炮數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大名的實力,織田信長以“三段擊”擊破武田軍於設樂原從而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向全日本展示織田家的實力的同時,使得以鐵炮爲主流的戰術得以發揚光大。感謝觀看由「南書(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