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素清 通訊員 張航報道

今年是太原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之年。2020年太原市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鐵腕治污改善環境質量,擰緊責任鏈條,強化靶向攻堅,精準統籌施策,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控煤、治污、管車、降塵”並舉,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久久爲功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實現PM2.5、PM10較大幅度下降,太原汾河出境斷面全部退出劣V類。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也多次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採取超常舉措解決突出問題,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奮力開創太原市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山西省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策部署,近日,太原市出臺了《太原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決戰計劃》。

據瞭解,《決戰計劃》分爲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爲決戰要求。通過深入推進產業、能源、交通和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大幅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戰;第二部分爲決戰目標。目標爲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通過國家、省“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考覈;第三部分爲決戰任務。包括堅決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佈局,強化散煤管控和燃氣鍋爐深度治理,堅決推動運輸結構綠色化,鞏固提升揚塵污染管控水平,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第四部分爲決戰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科技支撐,嚴格依法治污,實施獎懲考覈,積極輿論引導五個方面爲太原市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保障。

太原市市長李曉波多次指出,太原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鐵腕治污、環保倒逼、綜合治理、改革創新,既着力當前、奮力攻堅,又着眼長遠、持久發力,堅決抓好空氣質量改善各項工作。

其中,堅決打贏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決策。爲打好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確保2020年6月底全面消除汾河太原段地表水劣Ⅴ類斷面,太原市政府制定了《太原市2020年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工作攻堅方案》,對汾河流域太原段水污染治理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部署。

據悉,《方案》確定的工作目標爲2020年6月底全面消除汾河流域太原段劣Ⅴ類斷面。清徐縣南白石河美錦橋斷面全年穩定退出劣V類;汾河韓武村(國考)、溫南社(省考)斷面水質6月底前退出劣V類,之後穩定達標。

爲實現這一目標,《方案》提出七個方面工作任務:一是加快推進城鎮生活污水治理;二是全力實施清徐縣縣域水污染治理工程;三是加強工業企業廢水深度治理;四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五是全面開展汾河太原段河道綜合整治,修復水生態環境;六是保障汾河流域太原段生態基流;七是加強水環境管理。

而爲深入推進“清四亂”“清河”整治專項行動,太原市全面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提升河流沿岸生態緩衝帶防護水平,逐步恢復河流生物羣落系統。2020年,太原市確定了72項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清單,涉及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擴容改造工程、城鎮污水截污納管和雨污分流建設工程、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建設工程、農村污水治理入河排污口治理工程、河道綜合整治和溼地建設項目等方面。

大氣污染也是環境治理中不可避免的難題。而近年來,隨着太原市機動車保有量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量快速增長,污染物排放成爲影響省城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爲加強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管理,有效預防和減少大氣污染,太原市出臺了《太原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辦法》,將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

據介紹,《辦法》通過政策鼓勵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先進技術的科學研究和開發應用;規定了在太原市禁止生產、進口、銷售超過國家排放標準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及燃料;規定儲油庫、加油(氣)站加裝油氣回收裝置,並每年應向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送油氣排放檢驗報告;規定機動車和機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不得擅自拆除、更改、閒置、破壞污染控制裝置及排放診斷系統。

與此同時,《辦法》加大了對違法行爲的處罰力度:一是強化儲油庫、加油(氣)站的責任;二是設置了對租賃或者外借超過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在禁止區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以及機動車逾期未複檢上道路行駛的處罰;三是新增對排放檢驗機構的處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