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剛到村委辦公室,弄陳村第一書記閉國儲就迫不及待地向來自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華南公司南寧事業部的同志們介紹起扶貧車間給村裏帶來的巨大變化。2019年6月,隨着扶貧車間正式落成,廣西上林今井工藝製品有限公司也進駐了這座屬於弄陳村的現代化生產車間,並簽訂了10年的租賃合同。

“我剛來的時候,弄陳村集體收入幾乎爲零,在上林縣倒數有名,每次縣裏組織開會,我只能躲着領導坐到角落;現在好了,依託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援建的扶貧車間,2019年村集體年收入將近40萬元,位列全縣前茅,弄陳終於成功出列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開會的時候我也可以放心地坐在前排了……”剛到村委辦公室,弄陳村第一書記閉國儲就迫不及待地向來自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華南公司南寧事業部的同志們介紹起扶貧車間給村裏帶來的巨大變化。聽說弄陳村實現脫貧摘帽了,也想來看看扶貧車間復工復產的情況,該事業部3名同志近日再次來到了結對幫扶的南寧市上林縣塘紅鄉弄陳村。

精心定製“造血”脫貧模式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塘紅鄉弄陳村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資源稀缺、貧瘠,屬於典型的大石山區貧困村,是南寧市5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積644畝,其中桑地佔500多畝,無水田,人均耕地只有0.64畝旱地。村裏的主要經濟作物爲桑樹、玉米,主要收入以種桑養蠶和外出務工爲主,部分散養牛羊豬爲輔。2016年,村集體收入爲零;2017年村集體收入2.69萬元;2018年爲8.4萬元;到了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近40萬元,3年時間增長了10幾倍;貧困發生率由2年前的33%降低到了目前的0.71%,成爲全縣當年脫貧村貧困發生率最低的一個村。這一切的轉折發生在2017年底,南寧市出臺政策爲弄陳村脫貧摘帽找到了一位“幫扶夥伴”——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

“種植、養殖項目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實現經濟效益,但容易受到市場、天氣等因素影響,抗風險能力不強。”“完善道路、村容村貌等,雖然可以改善村裏基礎設施,但並不是當前村裏最急需的……”面對各種選擇,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經過深入調研,在諸多方案中確定了“飛地經濟”模式,出資200萬元在距弄陳村約6公里的中可社區援建了一座2500平方米的鋼結構標準廠房——扶貧車間。項目以產業幫扶的方式,爲弄陳村“造血”提供長久動力,在解決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以就業帶動貧困戶脫貧,爲弄陳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提供助力。

“項目契合國家倡導的‘扶貧車間到田間地頭’的模式,風險低,見效快,帶貧效果十分顯著,不僅給弄陳村村民帶來就業崗位,更激發了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信心。”“扶貧車間建成後,通過引入適合當地發展,有效帶貧的企業進駐,讓資源匱乏的深度貧困村發展大產業成爲可能,使昔日貧窮落後的偏遠小山村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回想起建設扶貧車間項目初衷時,閉國儲感慨萬千。

扶貧車間讓大家都“動起來”

扶貧車間在2019年6月建成後,通過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廣西上林今井工藝製品有限公司進駐,年新增工業產值2000萬元以上,年創稅收約50萬元;通過廠房出租使弄陳村集體每年獲得近30萬元的收入;通過大量用工,爲貧困戶提供衆多就近就業崗位。目前,生產車間用工就超過90人,仿真花最後一道組裝工序還可以外發到村到戶,爲弱勞動力提供居家就業機會,實現多方共贏的目標。

“在這裏幹活可以增加不少收入,還可以不用到處奔波,能留在村裏照顧家裏的老人和孩子,當然好啊!”藍美芬是弄陳村本地人,在扶貧車間工作的她告訴記者,因爲家裏上有老下有小,而丈夫又常年在外務工,所以她必須留在村裏照顧家人。到扶貧車間工作,可以讓藍大姐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帶來一筆收入貼補家用,這對於她和村子裏的衆多姐妹來說,是個一舉兩得的選擇。

同時,扶貧車間還大力推廣外發生產,將半成品集中到村裏的外發點,由農戶們利用閒餘時間手工完成最後一道工序。村民們可以一邊幹家務和農活,一邊兼顧仿真花的組裝工作,通過“外發生產”實現在家門口務工的願望。

覃彩豔大姐在村裏經營着一家小賣部,現在她的小賣部也成了村裏的“仿真花生產外發點”。覃大姐帶着記者參觀她的“外發倉庫”,她告訴記者,這裏平時供村裏的鄉親們一起組裝仿真花,大家一邊工作一邊聊着家常,這樣輕鬆就把工資給掙了。

今年80多歲的蒙英才老人也是其中的一位“外發生產員”。蒙阿婆家境貧困,她與兒子還有年幼的孫女相依爲命,平日裏依靠兒子做些零活換錢。這個家庭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家中缺少勞動力,他們只能將家裏的一小塊地租給他人耕種,換取每年僅1000元的租金收入。在閉書記的幫助下,外發點將仿真花半成品交給阿婆在家加工,好讓她換些錢補貼家用。當南寧事業部的同志和閉書記拜訪蒙阿婆時,她正和小孫女一起組裝着仿真花。蒙阿婆操着一口當地的方言,雖然很多鐵建的同事不大聽得懂,但從她笑盈盈的樣子可以看出,扶貧車間和“仿真花外發點”讓原本在家“無能爲力”的她,也得到了快樂和勞動的收穫。

值得一提的是,爲確保在疫情期間順利恢復生產並給大家提供收入來源,扶貧車間專門增設了“生產外發點”。通過發放仿真花半成品給員工及附近村民在家加工,既保證了工廠的正常生產和大家的健康安全,也解決了鄉親們因爲疫情無法外出務工缺少收入的難題。

扶貧車間出產的“新弄陳”

“閉書記,你們看看,這是3D打印出來的,我打算把這技術引入咱們的工廠,用來生產仿真花!”閉書記帶着鐵建的同志們剛一踏進扶貧車間的辦公室,廣西上林今井工藝製品有限公司的老闆石永喜就興高采烈地向大家展示起他準備引進的新工藝。石老闆是地道的上林本地人,因爲家鄉非常貧困,他和家人爲了謀生,很多年前就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經過多年的打拼,他終於在廣東惠州建立起一座仿真花生產工廠,還將生意做到了國外。他告訴從南寧來的客人,以前逢年過節回到家鄉,看到生活還很困苦的父老鄉親,他很想爲鄉親們做些什麼,但一直不知道該怎麼樣才能幫助大家真正富起來。

“石老闆,咱們弄陳村打算建造一座現代化的工廠,有沒有興趣回來看看?”2018年的一天,剛剛和外商談妥一筆生意的石永喜,接到了閉書記的電話。在外多年的他心裏一亮,弄陳村雖然位置偏遠,但如果有現代化生產車間,或許同樣可以“複製”一座仿真花工廠。一想到這應該是個把紅紅火火的生意帶回家鄉的機會,他立馬就動身趕回了弄陳村。“你瞧,石老闆,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就是在這裏給我們無償捐建3棟生產廠房,我們要打造一所扶貧車間!”閉書記興奮地說道。石永喜聽着扶貧車間的規劃,看着即將建成的廠房,想着遷回工廠的計劃,這不正是自己爲鄉親們做事的好機會嗎。2019年6月,隨着扶貧車間正式落成,廣西上林今井工藝製品有限公司也進駐了這座屬於弄陳村的現代化生產車間,並簽訂了10年的租賃合同。

“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海外,雖然當前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外疫情的影響,但之前接到的訂單就已經排產到了今年6月份,我們正全力復工生產。”石老闆向來訪的人羣介紹着目前工廠的生產情況。據他介紹,隨着廠子生產規模和知名度逐漸擴大,許多原本打算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選擇留在家鄉,現在20-30歲的青壯年員工成了廠裏的主力。“有穩定的收入,又能在家照顧家人,不管是我還是他們,誰還會遠離家鄉呢。”石老闆看着逐漸壯大的員工隊伍感慨道。“是中國鐵建房地產捐助的扶貧車間讓我‘回家’,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我一定要和鄉親們做好咱們的工廠,大家一起致富,一起爲弄陳做貢獻!”石老闆滿懷信心地告訴每一個來這裏參觀的人,村裏還計劃以扶貧車間爲總部,在上林縣各地多開設一些外發加工點,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更多村民就業增收致富。

“想不到扶貧車間也可以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廠房。”“在深度貧困地區不但建起了現代化的扶貧車間,還引入了數控機牀這種先進生產設備,了不起!”“這是最接地氣的產業扶貧項目……”如今的扶貧車間以其現代化的建設標準和顯著的帶貧效果,成了當地企業幫扶深度貧困村的亮點和名片。人們在扶貧車間會經常看到這樣一番景象:廠裏的工人們正全力以赴地進行生產,廠外還有很多人在等着領取半成品回家組裝加工,街上的餐飲店主們更是忙個不停。扶貧車間的裏裏外外,好像都在爲每一位關心他們的人講述着弄陳村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新成果,以及村裏日新月異的變化。

踏上振興弄陳的新徵程

“我和石老闆合計過了,今年要進一步利用區位條件,發揮成本優勢,推動扶貧車間提高產能,打造成一個包含仿真花機器、模具到系列仿真花產品設計、研發和製造全產業鏈條生產基地,爭取爲上林新增一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我們還要加大扶貧車間外發點佈局,設立更多分車間,擴大村裏加工點的生產能力,把外發範圍輻射到塘紅、喬賢、鎮圩等鄉鎮村莊,解決部分弱勞力收入難題,給更多人提供就業。”透過閉書記滔滔不絕地“描繪”弄陳新變化,在場的人們看到了弄陳村和她的兒女們用智慧和汗水,共築美好家園,共圓“振興夢”的信心和決心。

(本稿來自國資委新聞中心,由本報記者郭航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