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天貓消費電子行業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近60%,訂單量同比增長近78%。微信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3月環比增長30%,已經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期間,中國國內實現旅遊收入475.6億元。在各地一系列促進消費措施下,效果初顯,被疫情壓制的消費慾望迎來了新一波復甦。

小長假遊客人數破億

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消息,5月1-5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同程旅行景點大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各類戶外歷史遺蹟、山嶽、野生動物園、古鎮及各類生態度假區成爲人們周邊休閒度假的熱門選擇。除了傳統的旅遊景點外,各類農家樂、開放性文旅綜合體、度假區等也深受本地自駕遊愛好者歡迎,一些自駕營地、房車營地迎來了疫情期間的首個接待旺季。

另據高德全國旅遊景區動態管理平臺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不能異地旅遊的本地居民,大都選擇了當地的公園出遊。以北京爲例,“五一”期間,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朝陽公園、北京動物園、頤和園、玉淵潭公園最受北京市民喜愛。

中國旅遊研究院研究員楊彥峯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五一”小長假期間,旅遊業取得的成績主要歸功於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其次,小長假給人們提供了出門旅行的時間示範窗口,消費集中暴發。第三,相較於之前,旅遊分爲境內和境外,今年在疫情影響下,“五一”期間人們更願意選擇在國內出遊,因此佔比上出現傾斜。

另外,多地豐富多樣的旅遊活動,也促使更多居民願意走出家門。如甘肅省文旅廳推出以室外旅遊爲主的“五一”小長假九大主題旅遊產品,引導廣大羣衆通過就近錯峯出遊,探絲路風情,品隴原鄉愁,納山川靈氣,養健康身心。

山東各地推出賞花、採摘、登山、騎行等一批符合時令特色的文化和旅遊產品。濟南推出了綠水青山生態遊、快樂泉城親子游、浪漫田園鄉村遊、詩意濟南文化遊等4大主題、60多項文化和旅遊休閒活動;濰坊市推出健康養生、研學修習等8個系列52條旅遊線路,實現多線路引流、多產品分流、分散式遊覽,豐富了遊客旅遊選擇,有效分流了熱點景區壓力。

安徽省黃山市則謀劃“新安月夜”品牌,打造新安江夜遊廊道和體驗式旅遊購物街,推出夜間演藝,“亮化”歙縣古城、黟縣古村落羣、潛口養生小鎮等。池州市更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大宣傳力度,推出有溫度、有故事、有內涵的九華山和池州文旅產品,借活動造聲勢,借話題傳聲音,借平臺展形象,給遊客更多“池州非來不可”的理由。

“五一”期間,湖南省各文藝院團開展惠民演出210餘場,以線上展演爲主,配套開展“送戲進景區”系列活動,包括花鼓戲、湘劇、木偶皮影、京劇、崑劇、祁劇等10餘個劇種。全省已恢復開放的238家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均免費對外開放,集中推出200餘場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富有影響的線上線下惠民活動。

另據交通運輸部披露的數據,今年“五一”假期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數,流量水平約爲去年同期的45%。4月30日-5月4日,全國高速公路網車流量每天均在4000萬輛以上,流量水平已達去年同期八成以上。

中國旅遊研究院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五一”假期遊客平均出遊時間爲40.7小時,出遊距離爲136.4公里,遊客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爲16.7公里,較清明假期平均提升29.4%;較2020年春節假期平均值提高了50.1%。這意味着短途遊、周邊遊消費呈現出逐步回暖的跡象。

消費市場出現回暖跡象

隨着旅遊業逐步邁入正軌,我國消費市場也迎來回暖。

微信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3月環比增長30%,已經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環比3月份同期,“五一”期間休閒娛樂行業增幅521.60%,餐飲行業增幅216.25%,零售行業增幅48.44%,出行行業增幅64.48%。

究其原因,中研普華研究員覃崇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這主要得益於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4月份,國家統計局曾表示,我國疫情防控向好形勢進一步鞏固,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改善;其次,當前我國復工復產穩步提升,爲消費回暖做出保障。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部分雲平臺大數據監測顯示,4月15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爲84%;第三,我國市場人氣不斷回升,3月份,全國5000家重點監測零售企業的銷售額比2月份回升了15.8個百分點。4月上旬,重點監測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3月下旬增長3.1%。

另外,由各地政府爲鼓勵消費而發放的消費券,對提振消費市場功不可沒。以浙江杭州爲例,截至5月5日16:00,杭州已經兌付政府補貼4.45億元,帶動消費51.35億元。部分商家在杭州消費券的基礎上“加碼”,發放自有消費券,有力推動了消費回升。如利星、衣之家等商場共發放72.4萬元消費券,拉動消費額615.49萬元;同樣,在消費券的引導下,江蘇全省消費品市場銷售額約49.7億元,同比增長2.3%;另外,今年“五一”,上海啓動“五五購物節”,僅18小時,上海地區消費支付總額已超100億元。而各大商圈推出的消費券、秒殺、新品首發等活動讓實體商超迎來了久違的大客流。據上海商務部5月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1日到4日,重點監測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節前一週日均銷售額增長30.1%。

有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29個省份消費金額完成了同比增長,內蒙、新疆、青海等省區市達到了超過60%的同比高增長。消費券對西部、東北等地區的增長帶動力更爲顯著,在全國省會和直轄市中,烏魯木齊、長春、西寧同比增速位居前三。

電商帶動消費市場發展

電商打破了傳統的交易方式,在疫情期間,電商對於物品流通,促進消費,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今年一季度,在總體消費下降的情況下,電商消費增長5.9%。現階段,正處於疫情防控向好時期,電商對於消費提升依舊發揮着主導作用。

5月1日,京東家電舉辦了“五一狂歡節”,全天銷售額高達去年同日的兩倍。京東家電“五一”銷售數據顯示,5月1日當天,具備除菌淨化功能的空調產品銷售同比增長4倍;除菌冰箱銷售額同比增長80倍;烘乾機銷售額同比增長10倍,母嬰洗衣機銷售額同比增長20倍;淨水器品類銷售同比增長100%;廚房電器整體銷售同比增長超100%,烘焙類產品銷售同比增長超300%;洗碗機銷售量較去年翻了一倍。

阿里巴巴公佈“雙品網購節”階段性戰報顯示,截至5月5日,與4月28日前一週相比,天貓成交環比增長28.2%。銷售排名靠前的行業包括:女裝、家居百貨、母嬰親子、大家電、傢俱等。其中,3C家用電器最受歡迎。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天貓消費電子行業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近60%,訂單量同比增長近78%。

電商的成功,對於實體店來說,也是一次新的嘗試。由線下走上線上,實體店開啓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模式。5月1日晚間,央視主持人聯手國美零售在3個小時的直播中,不僅創下央視新聞聯合企業直播的新高,更創下了單場直播5.286億元的全網最高銷售紀錄。

據悉,這場直播,在多個平臺開啓同步直播,實現了多端融合。直播銷售過程中,拼多多和京東都爲國美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交易和推廣支持,用戶除了通過央視新聞客戶端、國美美店微信小程序下單,還可以通過拼多多、京東、抖音、騰訊看點直播等平臺在線觀看、下單搶購,這也是此次直播銷售創紀錄的原因之一。

隨着國內防控的得當,經濟的回暖,人們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復正常。線下消費,也將逐步放開,到時線上與線下雙管齊下,是否意味報復性消費的到來?

對此,覃崇認爲,這次跟非典疫情期間有所區別,非典疫情結束較快,管控放鬆較爲徹底,報復性的消費出現很快;但這次疫情是慢慢在控制,一些管控措施也是逐步在恢復,大家出行對安全的顧慮還是有一個恢復的過程,這個恢復的過程比較慢。因此,報復性消費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