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疫情的常態化管理,在助力旅遊行業復甦方面,韓夢瑩認爲,作爲提供目的地服務的管理者及商家,首先要明確的,即是達成景區防疫監測常態化管理的共識,線上預約、健康碼查詢等防疫工作都不再只是一個短期的行爲,而將成爲今後入園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雷海粟指出,疫情對於正處在由中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旅遊業而言,進一步暴露出現階段我國旅遊產業規模效應不強、行業集中度不高、盈利能力偏低、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突出問題。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目前,全世界的旅遊業被迫按下了“暫停鍵”。世界旅遊組織近日發佈的報告認爲,旅遊業是全球受疫情影響最爲嚴重的行業之一。

“十幾年前,我們扛過了非典,這次卻遠比想象的要複雜、要嚴重。”這是衆多旅遊業從業者的一致感受。

許多業內人士認爲,最艱難的時刻並未過去,未來國內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一方面,企業需苦練內功,靜待需求反彈;另一方面,也希望政策更加直接、細化,讓健康羣體快速流動起來。

不過,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爲旅遊業的復甦帶來了希望,各大景區的預約爆滿。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基於疫情防控的考慮,近期政府推動旅遊業發展的措施比較謹慎,假日期間旅遊業的恢復情況比較符合業內預期,從旅遊帶動消費的角度來說,比預期還要好一些。

“活下來”纔會有希望

如何活下來,是衆多旅遊企業共同面對的挑戰。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日前發佈最新《世界旅遊晴雨表》預測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國際遊客數量較去年下降58%至78%,同比減少8.5億至11億人次;經濟損失達9100億至1.2萬億美元,影響直接與旅遊業相關的工作崗位1億至1.2億個。

據統計,截止4月底,全球83%的旅遊目的地限制舉措已經實施了至少4周或更久。

據景域集團副總裁、驢媽媽旅遊網董事長王小松介紹,春節大量的退改及墊付爲企業資金帶來了一定壓力。截至2月5日,佔用資金就已經達到了數億元。近日,途牛方面也表示完成了大部分的退款工作。

記者在首旅如家最新發布的財報中發現,首旅如家集團受新冠肺炎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的日常經營受到嚴重影響,收入和經營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公司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數額或爲5.1億元至5.4億元。

攜程集團也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淨營收同比下降45%至50%,運營虧損可能超過17.5億至18.5億元。攜程集團CEO孫潔坦言,這是攜程歷史上最困難的一段時期。

不僅如此,疫情也使酒店業遭受重創。“沒有人流,更沒有遊客,我們的店面就沒有生意。疫情初期,入住率同比下滑50多個百分點。而商務活動取消的將近80%,聯動的酒店住宿餐飲損失近40萬元,最近幾天還不斷的有主辦方因爲疫情而取消活動,目前因爲酒店的經營下滑不得已對酒店有些部門進行了縮減,實施了無薪假期。”北京某酒店集團總經理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目前來看,旅遊業正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整個行業停滯不前,但是隨着防疫的常態化,旅遊業如何儘快恢復並得到更好的發展是目前最嚴峻的問題。

疫情重創之下,整個行業也積極抱團自救。3月5日,攜程宣佈啓動“旅遊復興V計劃”,聯合百餘旅遊目的地,萬家品牌共同投入10億元復甦基金,促進旅遊消費。

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攜程宣佈的“旅遊復興V計劃”是在疫情期間的一個主動舉措,也是一個比較有生命力以及時效的商業運營機制。在商業生態層面有着很大的意義,在消費信心不足、消費刺激不夠以及消費保障不足的情況下,大企業平臺的擔保讓遊客的資金安全性更加可靠,再啓動V計劃的同時,供應方通過預售的方式獲得現金流,而OTA也將獲得部分佣金收益,他認爲這是一種良性的商業循環。

當前旅遊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旅遊產業鏈條面臨重構。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雷海粟指出,疫情對於正處在由中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旅遊業而言,進一步暴露出現階段我國旅遊產業規模效應不強、行業集中度不高、盈利能力偏低、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突出問題。在很多業界人士看來,目前的低谷期,也不失爲倒逼旅遊業走出“舒適圈”進行結構優化與調整的難得時機。

積極自救尋“新出路”

爲幫助旅遊業儘快復甦,各地政府和企業也都積極推出多項舉措。旅遊行業針對渠道升級、應用現代技術、工具等,在提升效率方面下功夫。

業內人士表示,初始階段,政府部門迅速出臺了一些政策,比如說最重要的就是銀行要爲企業進行有效的低息貸款。隨後出臺的幫扶措施比如社保緩交、保障金的退還、房租的適當減免等,給予我們很大幫助。

記者瞭解到,出於對疫情的擔心,剛剛過去的小長假,仍有不少羣衆選擇在家裏過假期。“宅”在家裏的人們通過直播旅遊體驗了雲旅遊。然而疫情使得2020年成爲旅遊直播發展的分水嶺。曾經對旅遊直播淺嘗輒止的商家,因爲疫情對旅遊出行的抑制,也開始認真思考和實踐旅遊直播,藉此與宅在家中的廣大“遊客”保持溝通。直播作爲目的地、景區等與用戶建立連接的最佳線上場景,正在成爲旅遊行業振興的催化劑。

易觀旅遊行業高級分析師韓夢瑩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旅遊直播事實上是旅遊業短時間內的求變,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爲之的措施。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對於頭部企業,直播旅遊在內容品質化營銷及擴大營銷導流還是有很多積極作用的,未來也將會變爲常態化的宣傳方式。

“例如馬蜂窩,本身就有很大的流量優勢,利用直播幫助用戶選擇旅遊目的地,盤活存量用戶,保住用戶的粘性。而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這麼強大的用戶基數,並不見得能夠接受。所以應該辯證地去看旅遊直播。目前快手平臺也有很多的導遊入駐開播,但大部分直播者缺乏了專業化體制化的培訓,不過在面對下沉市場而言,這種方式也是很有效的。而疫情過後如何將線上資源進行轉換,也是他們將要面對的問題。”韓夢瑩進一步表示。

據悉,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國大部分景區嚴格按照國家要求採取限流措施,執行覈定最大承載30%的政策,分時段預約進入。從各地情況來看,假期出遊人數雖然出現上升,但很多景區文藝表演活動仍然暫停,周邊餐飲上座率較低,禁止經營跨地市遊等規定限制了旅行社業務。

隨着疫情的常態化管理,在助力旅遊行業復甦方面,韓夢瑩認爲,作爲提供目的地服務的管理者及商家,首先要明確的,即是達成景區防疫監測常態化管理的共識,線上預約、健康碼查詢等防疫工作都不再只是一個短期的行爲,而將成爲今後入園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其次,疫情期間的管理辦法如何向常規化、高效化過度,亦是景區經營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例如,很多文博場館從去年開始便已開始推行線上分時預約,預約制對於封閉式人流密集型的景區而言,將成爲一種常態化的入園管理手段。

“同時,在遊客自助入園方面,同樣可以藉助人臉識別入園、自助取票、檢票等技術手段,不僅可以降低高聚集遊客感染風險、提高入園效率,更能幫助景區獲取科學的流量統計方法及安全管理的動態評估依據。”韓夢瑩指出,此外,在疫情期間,不少景區積極探索“雲旅遊”,藉助VR、AR等新技術創造新的虛擬旅遊體驗,是迎合國人足不出戶也能欣賞美景的市場需求下的重要探索。區別於線下的實地體驗,未來的“雲旅遊”更應注重的是目的地文化內涵、歷史人文等獨特的內容價值輸出,這種前置的旅遊體驗承載的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營銷”“種草”功能,更需注重補足遊客在實地遊覽中因參觀時長、人流擁擠等限制被縮減的文化探尋等精神需求。

“五一”期間,旅遊市場短暫復甦,消費信心穩步回升。鐵路每日發送旅客500萬人次,較清明節假期日均發送旅客量增長32%。民航旅客運輸量日均63.2萬人次,較清明節假期日均運輸量增長56%。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勞動節期間選擇自駕出遊的遊客比例達到64.1%,創歷史新高。

去哪兒CEO陳剛表示,旅遊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剛需的一件事。去哪兒積累了多年的實力,我們有信心和供應商一起走出疫情,並且我們相信這是一次短期事件,應該和我們的供應商和客服等待經濟的恢復,等待旅遊需求的反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