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子萱愛談生活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狼狽爲奸”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意思就是相互勾結,聯手幹壞事,狼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即便沒有真正見過,但也有所耳聞,狼可以說是自然界進化最完美的肉食性生物。
狼起源500萬年前,自從恐龍滅絕之後,這些小型的食肉動物開始登上舞臺,狼跟劍齒虎、泰坦鳥屬於同時期物種,但它們沒有幸存下來,只有狼度過了漫長的進化史,因爲它們屬於團隊合作的動物。
狼團隊作戰,可以更有效的保護後代不受其他捕食者的侵擾,而且狼的行動迅速,善於合作攻擊對手的弱點,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下,狼羣從獵食者當中脫穎而出,在古代,狼的形象很許多。
《後漢書·南蠻傳》記載:傳說遠古高幸帝時,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盤瓠。除此之外,還有天狗七星,狗,星名,所屬鬼宿,天狗七星,在外廚南,天社北。在國外同樣也有不少關於狼的神話傳說。
狼每個人都知道,那麼狽呢?狽是中國傳說當中的一種動物,犬屬,是狼的近親,狽從出生開始,前腿就特別短,無法自己走路,所以要趴在狼的身上,充當狼羣的軍師,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當中記載: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
在《康熙字典》中將“狽”解釋爲:狽,獸名,狼屬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離則顛。這解釋比較合理,“狽”可能不是傳說當中的獸,而是狼生下的畸形後代,由於前腿發育不健全,需要趴在狼的身上。
而狼是羣體動物,它們不會拋棄狼羣的成員,若是狼羣當中有狼崽受傷,它們會爲它捕獵,甚至還會將食物餵給它,直到它恢復爲止,而狽一生都無法站立,所以狼羣會一直照顧它。
關於狽這種生物,在長白山一帶,流傳着許多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老太太智殺狼狽》,還有不少目擊狽的事件,據說幾個地質勘探隊員在長白山就見到了一隻狽,這隻狽很大,需要兩隻狼抬着走,而它似乎還會發號施令。
1956年,在山西同樣也有人見過一隻狽,據說那是一個冬天的夜晚,一個運貨的卡車在距離村莊2公里的地方因爲故障拋錨了,車上留了一個人留守,其餘人的步行去村莊求救。
這停下的卡車很快就被狼羣發現了,留守的人先是開燈,又鳴喇叭嚇走了一羣狼,但這羣狼似乎並不打算放過這個獵物,又聚集了起來,它們還馱着一隻像狼一樣的東西,它似乎也在發號施令。
狼羣都聽着它的嘶吼聲行動,不斷地撞着駕駛室的門,這可把留守的人嚇了一個半死,好在救助的車輛及時趕到,狼羣四散而逃,那隻狽被留了下來,由於它前腿較短,逃不走,就給當場打死了。
關於狽的傳說很多,但是見過狽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這些民間流傳的故事也很難辨別真假了。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