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死亡下坡”之所以事故頻發,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駕駛員疏忽大意,特別是第一次跑的駕駛員,往往會因爲自己大意,在下坡過程中造成行車制動系統高溫,從而發生事故。此外,在長下坡或者是危險路段還配有顯示屏,除了常規的道路信息顯示以外,在緊急時候還可以通過顯示屏直接提醒駕駛員前方的情況,比如前方發生事故,或者是堵車,都可以通過顯示屏以及大喇叭提醒駕駛員,讓駕駛員提前瞭解前方道路情況,防止發生事故。

【卡車之家 原創】一條27公里下坡的路,1100輛貨車失控,124人死亡,300輛貨車自燃燒燬,這一串串數字讓昆磨高速大風埡口至紅光段27公里長下坡路段被稱爲“死亡下坡”。但是最近兩年,這一路段實現了0死亡,這背後又有那些故事呢?

防患於未然 下坡之前有交警提醒

根據玉溪元江高速交警介紹,近兩年來,大風埡口至紅光段27公里長下坡路段已經實現了0死亡,其主要原因就是通過科學防控,提前防患。在大風埡口隧道口前設置了登記處,所有的卡車在下坡之前都要進行登記,並且主動告知駕駛員沿途的加水點,以及如何應對緊急情況。

“死亡下坡”之所以事故頻發,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駕駛員疏忽大意,特別是第一次跑的駕駛員,往往會因爲自己大意,在下坡過程中造成行車制動系統高溫,從而發生事故。讓每輛車停下來登記,其目的就是提醒駕駛員,該加水就加水,該使用輔助制動就一定要使用。就是交警這樣不厭其煩,日復一日的提醒,纔有了兩年0死亡的平安。

多種應急措施 每天巡邏成爲交警日常工作

在27公里長下坡的路段上,經常都能看到各種警示牌,目的是爲了不斷提醒駕駛員注意下坡時車況。據介紹,這27公里的長下坡路段,由於地理原因,只有2個車道,而且道路大多數都是在羣山之間,路兩邊就是懸崖,就連避險車道都比其他的高速要短。

針對於此,高速交警發明了“大網兜”這一應急裝置,“大網兜”是裝在避險車道末端,是挽救駕駛員的最後一道防線,用於彌補避險車道不夠長的缺點。根據網上報道的消息,2018年的時候,“大網兜”就成功挽救了兩個駕駛員的生命,當時車輛已經衝出了避險車道,兩名駕駛員從車頭裏面掉出來,正好落在網兜裏面,駕駛員因此獲救。

除了“大網兜”以外,還在沿途設置了加水站,以及緊急淋水點。目的是爲了方便車輛加水,或者是在車輛發生高溫,且淋水箱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直接使用道路上的緊急淋水點,以防止因爲車輛行車制動系統高溫而發生事故。

此外,在長下坡或者是危險路段還配有顯示屏,除了常規的道路信息顯示以外,在緊急時候還可以通過顯示屏直接提醒駕駛員前方的情況,比如前方發生事故,或者是堵車,都可以通過顯示屏以及大喇叭提醒駕駛員,讓駕駛員提前瞭解前方道路情況,防止發生事故。

同時,日常巡邏也成爲了此路段高速交警的工作之一,不管是夜間還是白天,都有高速交警在巡邏,目的不是爲了罰款,而是爲了發現路上大貨車的故障,及時提醒駕駛員,並且協助駕駛員完成自救。因此,在這段路上見到交警的時候,爲了自己的安全,已經要放慢車速,切不可超速行駛。

據負責該路段的民警介紹,爲了降低這段“死亡高速”的事故率,他們探索出“五位一體”防控模式,既“提示到位、清患到位、應急到位、自救到位、保通到位”。通過一系列防空手段,實現了連續2年0死亡的優異成績,讓“死亡下坡”變成了“平安坦途”。

在我們走訪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大家對輔助制動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比如發動機制動、液力緩速器等等配置已經得到了卡友的認可。現在西南地區不少卡友已經把緩速器作爲自己購買新車的必選項,多花了一兩萬塊錢,但是帶來的安全絕對是用錢買不到的。

編後語

數十年的堅守,不斷的創新,日復一日的堅持,高速交警讓這段路變成了“平安坦途”,據統計,2004至2007年發生3至4人較大事故7起,2008至2011年發生2起,同比下降72%;2012年2018年,此路段未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較大事故,死亡人數下降80%,貨車自燃燒燬事故下降90%,堵車次數和單次堵車時間下降70%。2018年至今,沒有發生一次死亡事故。“死亡下坡”真正的變成了“平安坦途”。(文/李國潘 圖/網絡)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