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勞動午報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開徵求意見,擬進一步規範食品添加劑在餐飲業的使用。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不少人覺得“純天然、零添加劑”更健康、更安全,但事實上,“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食品添加劑到底是什麼?能不能食用?如何安全食用?本文將幫助大家正確、科學地認識食品添加劑。

有些食品添加劑非“添”不可

人們之所以如此抗拒食品添加劑,是混淆了食品添加劑、純天然及非法添加物的概念。

食品添加劑 主要作用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品質,或抑制微生物等以延長其保質期。一旦離開食品添加劑,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都會“走形”,比如麪包沒了膨鬆劑,很難發得起來;不點滷水,豆腐無法成形;巧克力、冰淇淋不加乳化劑,性狀難以穩定。食品添加劑是否安全,歸根結底要看用量與攝入量。只要符合標準,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純天然、零添加 不少人有個誤區,以爲天然的就一定安全,含化學成分的絕對不好。但幾乎每類食品添加劑裏,既有天然的,也有化學合成的。很多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是在清晰了天然物質的化學結構後,再人工合成。比如牛肉香精、雞肉香精等各種肉味香精,可以用在各種各樣需要肉香味的食品中,如雞粉、方便麪調料、肉製品、菜餚、膨化食品、速凍食品、豆製品等。而市場上宣稱“零添加”的食品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允許添加而不添加;二是本來就不允許添加卻依舊標註了零添加。無論天然的還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其安全性都要接受風險評估,只要通過風險評估,獲得批准並按規範使用,其安全性並無高低之分。

非法添加物 1981年,我國出臺第一個食品添加劑許可制名單: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採用的是國際慣例,名單上的700種物質是當時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到2012年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已有2500多種。而讓人們心有餘悸的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瘦肉精等屬於非法添加物,從來沒有進入過“國標”名單。

食品添加劑也分“好”與“壞”

有些食品添加劑加了比不加好,或者本來就是天然成分,對健康有一定好處:

營養強化劑 包括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物質。對於特殊人羣,營養強化劑很有必要,比如有的嬰兒需要喫嬰幼兒配方奶粉,其中就加入多種營養強化劑,配合乳清蛋白等,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

氨基酸 包括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常用於食品添加劑的氨基酸包括甘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丙氨酸等,大多用作增味劑或香精香料。

增稠劑 一般是膠類、多類、糖醇類和改良澱粉類物質,其中有很多品種都來自天然食材的膳食纖維,如槐豆膠、大豆多糖、黃原膠、卡拉膠、海藻酸鈉、果膠等。這些食品添加劑的增稠效果遠遠強於澱粉勾芡,而且價格也比澱粉貴得多,所以用量通常很少,用於酸奶、果凍等食品。

天然抗氧化劑 例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E,還有一些直接從植物中提取,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等。抗氧化劑一般用於油脂、點心等食品。

需要提醒的是,以下添加劑常發生濫用行爲,過量食用可能損害健康:

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鹽 它們是國家許可在食品中使用的漂白劑,能把正常食物製作過程中發生褐變的食物,打造成潔白如玉的狀態。但如果被不法利用,便會成爲以次充好、以舊充新的工具。過量攝入二氧化硫會影響消化系統,損傷呼吸道。

苯甲酸 苯甲酸是常用防腐劑,一般來說,爲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保存期,纔會添加防腐劑。一旦違規、違法濫用,可能影響人體新陳代謝,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等。

合成色素 主要用於食物着色,常用於飲料、泡菜、果凍、醃菜中,但有時也會被不法商販用來掩蓋食物的不良品質。還有些食品同時添加多種色素,色素濃度較高,安全風險也較高。

亞硝酸鹽 護色劑的典型代表,添加在肉製品中可使其色澤粉紅、口感變嫩、不易腐敗。嚴格使用亞硝酸鹽可保證安全性,但如果過量添加或使用含亞硝酸鹽的嫩肉粉、肉類保水劑、香腸改良劑,就可能攝入量超標,誘發急性中毒和癌症。

3招降低食品添加劑違規使用傷害

不追求過分“漂亮”的食物 很多商販濫用食品添加劑是爲了迎合消費者不正常的訴求或偏好,比如有些人喜歡特別紅的枸杞、特別白的銀耳、特別黃的腐竹、特別亮的橙子。

多在家動手做飯 最好的辦法是將食品原材料買回家,自己動手做,以富含各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食物爲宜。

首選天然形態食物 食物首選天然形態的,儘量遠離顏色過於鮮豔、味道過於濃郁的產品。薯片、餅乾等高度加工食品最好少喫;熟肉製品別買太紅的;選購白色乾貨時可以聞聞味道,如果覺得有點刺鼻也要果斷放棄。

一般來說,正規、大型商超銷售的加工食品定期接受抽檢,所用添加劑會清清楚楚寫在包裝上,比路邊攤、小作坊安全。

(中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