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滿文老檔》記載,是日太宗皇太極親率大貝勒禮親王代善等諸王貝勒,以及外藩蒙古扎薩克圖杜棱等人出盛京城至佛堂禮佛,並向金佛進獻如下珍寶:曼陀羅一尊,瑞繩、法輪、蓮花、傘、纛、壺、白海螺、魚、輪寶、如意寶等藏傳佛教吉祥供物,以及福晉寶、相臣寶、象寶、馬寶、將軍寶等珍貴造像,和純金木魚、寶蓋一頂,是所謂七珍八寶,一應具足,復又御用武備,彰顯金佛威儀。草原上最爲崇高的護法戰神瑪哈噶喇金佛供祀佛堂正中的佛龕之內,薩迦高僧、林丹汗國師沙爾巴呼圖克圖的靈骨塔坐北面南供於金佛左側,佛堂布置已畢,喇嘛高僧即以相關的禮佛儀軌進行了隆重的開光典禮。

瑪哈噶喇曾經象徵軍威浩蕩的戰神,至今已成爲奉天福地的祈福神祇

天聰九年(1635年)的歲尾,經過喇嘛高僧的工巧籌劃和能工巧匠們的不懈努力,用於崇祀瑪哈噶喇金佛的佛堂終於建成,是爲瀋陽皇寺之前身,此後這座佛堂再次被改建成琉璃瓦頂通體翠綠的“綠瓦廟”。

今天人們說起“廟”這個字,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佛家的寺廟,其實“廟”的叫法在佛教傳入中土之前,專指貴族用於供養祖先靈位的家廟,每逢重大節日或先祖誕辰,後人都要以享祀之禮來供養之,使之得享香火牢祭。皇太極所修建的佛堂皇廟,的確也有供養祖先功德的意圖,但最主要的還是崇祀這位威力至上的戰神——瑪哈噶喇金佛。

清太宗皇太極(左)與其兄長禮親王代善(右)在佛堂建成的開光典禮上,均以九跪九叩之禮參拜了瑪哈噶喇金佛,併爲衆生祈福。

在皇太極崩逝之後,他的弓矢寶刀被存置於皇寺瑪哈噶喇護法樓內,供後世瞻仰緬懷,而這尊地位獨特的護法樓,其前身也是這座佛堂。佛堂坐西面東而立,一棟三間,覆以青磚布瓦,堅實的樑架上置有金佛佛龕,兩側繪有專屬的敬佛繪飾,具足威儀與神祕的風格印象。草原上最爲崇高的護法戰神瑪哈噶喇金佛供祀佛堂正中的佛龕之內,薩迦高僧、林丹汗國師沙爾巴呼圖克圖的靈骨塔坐北面南供於金佛左側,佛堂布置已畢,喇嘛高僧即以相關的禮佛儀軌進行了隆重的開光典禮。

天聰十年(1636年)正月初六日,已經改國號黃衣稱朕的清太宗皇太極親至佛堂禮拜金佛。《滿文老檔》記載,是日太宗皇太極親率大貝勒禮親王代善等諸王貝勒,以及外藩蒙古扎薩克圖杜棱等人出盛京城至佛堂禮佛,並向金佛進獻如下珍寶:曼陀羅一尊,瑞繩、法輪、蓮花、傘、纛、壺、白海螺、魚、輪寶、如意寶等藏傳佛教吉祥供物,以及福晉寶、相臣寶、象寶、馬寶、將軍寶等珍貴造像,和純金木魚、寶蓋一頂,是所謂七珍八寶,一應具足,復又御用武備,彰顯金佛威儀。隨駕的諸王貝勒也各自向金佛奉獻供品,祈福禮拜。

向金佛贄獻的禮單之中,還有一口寶刀。因寶刀在傳統文明中,指代天、地、君、親、師的倫理綱常,贄獻寶刀表示對三寶的崇信,和對禮法的尊奉。此刀爲皇太極御用腰刀,原供置於皇寺護法樓上,乾隆皇帝東巡瀋陽曾瞻覽此刀,並賦有詩作。此刀現存於瀋陽故宮博物館。

獻禮完畢後,皇太極由住持喇嘛鞏格林臣、阿木出特引領,率內外諸王向金佛行九跪九叩之禮,復向沙爾巴呼圖克圖藏骨塔行禮,以示恭敬三寶之誠意。拜佛已畢,太宗出殿迴鑾,並以拱手禮節謝卻了寺僧的饋贈,以表示對僧人的尊敬,並勉勵寺僧要精心供佛,晨昏誦經,無上功德迴向與殷殷黎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