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有三世諸佛尊像的皇寺大殿,不僅是寺院僧寶誦經唸佛的寶地,在歷史上也見證有蒙古博爾基吉特氏的后妃們,爲奉天福地祈福的故事。爲世人所熟知的哲哲皇后、永福宮莊妃、關雎宮宸妃均來自此部,是故皇寺也作爲民族融合的文化象徵。

上回說到,天聰九年(1635年)十二月,瑪哈噶喇金佛堂、白駱駝墳相繼建成,林丹汗的福晉及其親子,也向後金汗國表示歸順,並獻上傳國璽。瑪哈噶喇金佛和蒙文金字大藏經被崇祀在尊貴的佛堂之中,加之傳國璽的獲得,蒙古三寶已經均由後金汗國所得,此所謂“三寶歸仁”的吉兆,這一消息也被當時的漠南蒙古諸王所察覺。

此刻,漠南蒙古十六部的四十九位領主在得知蒙古三寶的最終歸屬之後,也在當月雲集於盛京瀋陽,並聯名奏請後金汗國之主皇太極上尊號。黃衣稱朕本是從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開始便有的想法,在後金的內部文書中,也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稱爲天命皇帝和天聰皇帝,但這種稱呼並沒有真正地公佈開來,皇太極曾經也因蒙古珍寶並未歸屬瀋陽而焦慮。

出身於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的哲哲皇后,溫婉端淑,具有傳統女性的美德。

此時的後金汗國已經不是當初的規模,經過皇太極新政之後,盛京瀋陽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皇太極不僅重用漢臣,同時堅持對外藩蒙古諸部的聯姻政策。皇太極的福晉哲哲皇后,以及哲哲皇后的兩位侄女永福宮莊妃、關雎宮宸妃,均來自博爾濟吉特氏,哲哲皇后的溫婉、宸妃海蘭珠的知心,都成爲一時之佳話。而智慧卓絕的永福宮莊妃,不僅是皇太極的賢內助,後來還成功地教育出清聖祖康熙皇帝,今人所稱頌的孝莊文皇后(孝莊皇太后)就是這位莊妃。

清太宗皇太極與哲哲皇后的侄女海蘭珠很是珠聯璧合,其所居住的關雎宮命名古雅,蘊意和諧。

當漠南蒙古諸王藩向皇太極提出上皇帝尊號的建議時,皇太極非常善巧地遵循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傳統,所謂三讓乃允,這既是對漢民族綱常傳統的尊敬,也不乏皇太極自身的慎獨修養。終於,在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滿蒙及漢軍諸王臣公的擁立下,鄭重地祭告天地祖宗明靈,受“寬溫仁聖皇帝”尊號,改國號“大金”爲“大清”,同時改元“崇德”,是年即位崇德元年(1636年)。

虔誠禮佛的孝莊文皇后,擁有一副福高德厚的面相。作爲博爾濟吉特氏的天之嬌女,曾在瀋陽皇寺大雄寶殿禮拜三世諸佛,並許以吉祥之願景。

傳統社會大凡改正朔,易服色的歷史大事,必須在地位最爲尊貴的寺院廟堂中進行祭祀活動,瑪哈噶喇佛堂(瀋陽皇寺前身)是當時地位最爲崇高的寺院廟宇,故而成爲了這段歷史的見證。因此,瀋陽皇寺作爲清代首座皇家寺院,其所承載的文化價值、民俗價值和歷史的見證價值都是十分深厚的,它既是一座歷史的如實記錄,也是皇太極新政以來,民族融合的象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