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習俗大抵都和喫有關。

天氣漸熱,

青梅之鮮脆,檸檬、山楂之酸,

還有綠茶的清淡,

都是屬於這個初夏的味道。

01

初夏果味“軟齒牙”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喫過梅子後,餘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在楊萬里筆下,初夏的樣子是透着綠意與果酸味的。

今天是立夏節氣的最後一天,這個意味着夏天開始到來的節氣也給我們帶來了此時特有的酸甜味道,新鮮而沁人心脾。

初夏的許多水果正好就屬於酸味食物,像鳳梨、奇異果、芒果、番茄、檸檬等,在天氣悶溼的環境下,建議每天攝取不同種類,營養更均衡。

青梅

青梅性平味甘,

含有多種有機酸,

能生津解渴,消除疲勞。

立夏前後,南方的梅子陸續開始採摘。

梅子除了直接食用,

還可以用來泡酒或做成果醋。

檸檬

古籍中關於檸檬有多數記載,

曰其能解毒解酒,理氣消積。

在宜增酸減苦的初夏,

無論爲食爲飲或用作調味,

檸檬都是符合養生之道的時令食材。

櫻桃

晶瑩剔透、紅如瑪瑙的櫻桃,

到了五、六月果實便成熟。

中醫看來,櫻桃鮮果

有發汗、益氣、祛風、透疹的功效。

五味子

俗稱山花椒、秤砣子、藥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

唐等《新修本草》載

“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

故有五味子之名。

中藥功效在於滋補強壯、補陰安神之效,

藥用價值極高。

山楂

山楂味酸、甘,

能消食健胃,行氣散結。

入夏之際,以山楂爲茶,

調養胃氣,防疰夏。

烏梅

《本草綱目》雲:

“梅實採半黃者,以煙燻之爲烏梅。”

烏梅是梅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味酸、澀,有生津止渴,

斂肺止咳之功。

02

酸味入食正相宜

在肝氣漸弱的夏初,飲一杯五味子/烏梅酒,或拿檸檬來點綴料理,都不失爲滋養的良方。

酸味的蔬果自然不用說,而烏梅、五味子可泡酒,山楂可做茶飲,檸檬則是一種調味劑,用來做菜或做飲料都與這個季節相適。

檸檬小食

與茶樹共生的臺灣高山檸檬,

皮厚肉少,回甘深厚,

將其脫水製成檸檬片,

保留了檸檬的豐富營養和獨特風味,

是不可多得的茶點小食。

紫蘇梅餅

做紫蘇梅是雲南人的傳統,

梅子熟時,

採收上好的梅子,以紫蘇葉包裹醃製,

兩者相合,味道酸中帶甜,

是不可多得的滋補小食。

五味子酒

將五味子洗淨後裝入玻璃瓶,

加酒密封浸泡半個月,

製成的五味子酒不僅能生津止渴,固澀斂汗,

還可用於久咳虛喘,有很好的滋補之功。

酸梅湯

烏梅加山楂、甘草、桂花、冰糖一同熬製,

便是傳統的老北京酸梅湯。

夏天飲用可消暑,

還能平肝降火,助消化。

03

孟夏之時飲綠茶

立夏、小滿期間在舊時稱爲“孟夏”,是夏天的開始,氣溫漸高,心氣漸長,正是飲綠茶的好時節。

立夏到立秋之前採摘的茶葉稱爲 “夏茶”,其中,立夏之後小滿之前採摘的爲“立夏茶”,小滿之後芒種之前採摘的爲“小滿茶”。

《黃帝內經》 中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立夏茶與小滿茶蘊藏着初夏的天地能量,清淡而美味。

江西一帶有立夏飲茶的習俗,相傳不飲立夏茶就難熬苦夏。浙江地區還有“七家茶”之說,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記載:“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諸色細果,饋送親戚比鄰,謂之七家茶。”

初夏正是飲綠茶的好時節。立夏之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容易丟失水分,常飲茶可以及時補充身體的水分。加上綠茶性偏涼,可清熱解暑,靜心養心,在悶熱的夏季能讓人遠離心煩氣躁。

《LOHAS》曾在不久前請璞素的茶點主理人史雲精選時鮮食材,製作了幾道適合夏季配綠茶飲用時的點心,清新而不失妙趣滋味。

夏葉

春花、夏葉、秋果、冬雪

是人與自然、自然與五行、五行和身體的默契。

用點心喻季節,

也是種呼應自然的詩意,

因此將山藥加鹽、堅果後做成葉片形狀,

再點綴老香黃助消化。

弄清影

這縮小版的菠蘿包

是史雲對記憶中的點心的復刻。

對她來說,蛋撻、菠蘿包不是西式的,

而是喝早茶時常配的點心。

她將菠蘿包裏的黃油換成焦糖,

再搭一小塊奶香的綠豆糕,

綠豆糕上綴橘皮,化痰、消食滯。

更多樂活夏賞

青梅入口,初夏漸輕

用愛和美食與自然相依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