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特約觀察員 | 何帆

編輯 | 呂方

特約觀察員 何帆

核心提示:

1.全球化會出現退潮,全球供應鏈會從過去的效率至上原則轉變爲效率和安全並重原則。

2.進口替代可能是未來最好做的生意,備胎會成爲每個企業商業戰略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3.全球化從黃金時代走到了本土時代,適當減少全球化程度不會損害中國的經濟崛起。

4.未來的供應鏈可能是開發平臺式的供應鏈。

中國如何成爲世界工廠

中國變成世界工廠、世界製造的中心,其實是一個很特殊的事件,歸根結底是我們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做了正確的事情,核心原因總結起來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互聯網,互聯網的技術把世界推平了。《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專門寫過一本書叫《世界是平的》,講的就是這段故事。

另外一個原因是90年代柏林牆倒塌,冷戰結束。在後冷戰時期,中美之間的關係相對來說是不錯的,這一時期出現了後冷戰紅利或者說中美合作紅利。

第三個原因實際上是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犯的一個致命的戰略錯誤,這導致它的製造業出現了空心化。 中國登上全球化這艘船其實很不容易,但是上了船之後想從三等艙進入二等艙,甚至進入頭等艙,難度還是很大的,美國的這次戰略錯誤恰恰給了中國一個機會。

80年代的時候,美國出現了一個思潮叫“經濟自由主義”,經濟自由主義告訴企業家,他們最大的目標就是讓股東的利益最大化,要想實現這一點,企業家需要把非核心資產全部剝離出去,用更少的資產去賺更多的錢,股票肯定就能漲了。

比如當時的傳奇人物傑克韋爾奇,他成爲通用的CEO之後,就把通用這樣一個傳統的製造業企業改造成了金融企業,效果當然非常好,股價上漲也很快,但這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美國的製造業被轉移了出去。

製造業四部曲

製造業的發展一共經歷了四個階段。最開始的階段是在實驗室裏研發,需要有人把想法提出來,然後要做一個原型機,之後再小規模量產,最後再從小規模量產擴大到大規模量產。而這四個階段之間,從前一個階段到後一個階段都是驚險的跳躍,跳不過去可能就掉下去了。即使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美國,它的研發仍然做得很好,能做出原型機,甚至可能能夠做到小規模量產,但它失去了很多產品大規模量產的能力。

恰恰是在這個時候,其他的一些經濟體開始發展起來了,比如亞洲四小龍以及中國國內的製造業企業,這是中國變成世界工廠和世界製造中心的一個大背景。

中國的製造業會轉移到越南嗎

過去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我們經常講國際貿易增長的速度超過了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這裏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全球供應鏈把貿易的鏈條越拉越長,所以全球的貿易才能夠增長很快,但這不可能永遠拉得越來越長。所以目前來看的話, 一個總體的判斷是供應鏈的延長可能已經到了頂峯。

全球供應鏈與國際貿易

從世界銀行的圖來看,國際貿易增長的速度也在放慢。這裏頭除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 就是全球供應鏈停止進一步的擴張,國際貿易也跟着往下走。

在新冠疫情之前,有很多人擔心,很多企業都搬到越南去了,中國的製造業會不會大規模的轉移到越南去?

我們從數據簡單的做了一個分析,我們關心的是,如果按照技術密集的程度把中國的出口產品進行劃分,從1類到4類。1類就是技術水平最低的,2類是技術水平中等偏下的,3類是技術水平中等偏上的,4類就是高科技的產品。

中國與全球供應鏈

我們再來看這4類產品在中國出口中佔比的變化,有幾個有意思的結論。第1個就是我們看到中國那些勞動力密集型技術水平相對比較低的產品,一直是在下降的。但是它是什麼時候下降的?它是2007、2008年就已經下降了。也就是說 中國出口的升級換代和轉型,早在2007、2008年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再去看其他的2類、3類和4類。2類基本上沒有變化,3類和4類提升是最快的。我們再看一看中國跟其他新興國家之間的對比,如果我們把越南和中國比,那有點勝之不武。因爲越南的經濟體的體量,可能也就跟我們中國一個省的經濟體的體量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把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菲律賓、印度、巴西、南非、土耳其這幾個國家合在一塊,合成另外一個新型經濟體,來跟中國對比。

中國和EMs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這兩個圖能夠看出來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什麼? 就是中國的產品出口所佔的優勢,跟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的話,是有差距的,這個差距沒有縮小,反而在進一步拉大。 這說明什麼?回到最開始我們說的中國成爲世界工廠的三個原因:由於中國的製造業崛起是一個在特殊時期發生的特殊的一個現象,很多其他的經濟體現在再想奮起直追,已經沒有機會了。體量不如中國這麼大,互聯網帶來的紅利、邊際收益在逐漸下降,而且現在已經是貿易保護主義,沒有後冷戰紅利了。所以我們其實不需要擔心其他的新興經濟體會取代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但是我們從貿易戰和這次疫情也能夠看到,很多行業受到的衝擊是非常嚴重的。

疫情對哪些行業衝擊最大

如果我們從最簡單的經濟學分析框架來講, 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無非是供給、需求和預期三個渠道。

首先是供給,因爲我們現在的人員流動受到了限制,甚至一些商品的流動、物流也受到了限制,這個時候供給可能會出現一個負面的影響。其次是需求,一開始的時候是因爲封城,然後隔離,大家都宅在家裏,不去看電影,也不去餐廳,所以需求下降。現在復工復產之後又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外部的需求,海外的訂單減少。最後是預期,疫情帶來的影響就是很多人會考慮到未來收入可能會下降,或者因爲現在行情都不明朗,所以他採取觀望的態度,這時候投資和需求都會減少。

哪些行業影響更大呢?從三個維度看比較清楚, 第一,如果這個行業裏僱用的勞動力越多,受到的衝擊可能會更大。第二,如果你這個行業在供應鏈裏所處的位置在下游,那麼上游任何一個環節有風吹草動,對你的影響都會比較大。第三,現在到了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大家要比誰的現金流更穩定,那些能夠有充分的現金流儲備,和比較容易的有穩定現金流的行業,相對來說,過冬會更容易一些。

各行業受到的衝擊大小

這張圖揭示了從兩個維度來看更易受到衝擊的行業。橫軸的維度是這個行業到底是在上游還是在下游?另外一個維度在縱軸,看它的勞動力密集度的程度。而圈出來的這些行業受到影響可能會比較大。

各行業受到的衝擊大小

這張圖也是從行業到底處在上游還是下游,這個行業裏面的現金流穩定不穩定,圈出來一些風險可能會比較大的行業。

分析的結論,第1個是服務業可能受到衝擊很大,餐飲、旅遊、交通受到的衝擊是最直接的,但疫情之後可能會有一些反彈。在製造業裏頭受到影響最大的是服裝行業和化工行業,這兩個行業同時具備剛剛講到的這三個條件,所以更脆弱。

有一些行業在這次疫情的時候,暴露出來它對供應鏈的依賴程度超過想象,尤其是汽車行業和通信行業,比如手機,我們明顯能夠看到這個時候它在供應鏈裏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大。

也有一些行業相對來說受到疫情的衝擊會比較小,像醫藥行業、食品製造業。舉個例子來講,生產醬油的企業他們主要的市場在國內,比如我去年看到一個做醬油的企業,基本上不怎麼使用勞動力,從豆子進去到醬油出來,基本上都是自動化的,所以這個時候這些行業相對受到的影響會要小一些。

疫情後全球供應鏈的模式變化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第一,我們不得不直面一個現實,儘管我們希望中國能夠繼續保持對外開放,但不得不意識到 貿易保護主義在世界各個地方將會持續。這既是壞消息也是好消息,壞消息是一定會對中國的外需造成影響,好消息是我們在每一次危機的時候,都可能有一些人會逆行,在逆行的過程中會尋找到機會。

這裏面可能會有一個變化,原來全球供應鏈的原則是效率至上,就是我生產的好的東西我就生產,其他的就全部交給別人生產,這樣就能夠讓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但這其實是在鋼絲繩上的全球化,一旦有一些變化,就可能會掉下來。現在要考慮到安全的問題,所以未來供應鏈的佈局的原則很可能會變成效率和安全兼顧。

效率和安全兼顧會帶來一個什麼變化?你可能會不得不準備你的預案或者準備備胎,華爲就做了很多備胎,這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備胎原來是愛情界的一個專業術語,但以後可能是我們每一個企業在考慮自己商業模式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理想的狀態不是要回到完全自力更生的年代,沒有人會想象出來這個世界會倒退到完全閉關自守的年代,但是供應鏈會出現變化,所以如果我們去想象未來的供應鏈,我覺得 未來的供應鏈可能是開發平臺式的供應鏈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陸峯老師提出了一個概念叫開發平臺,他說 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的東西、不是技術、不是產品,而是開發平臺。有一羣人,有這些經驗,知道哪些技術管用,怎麼生產產品,怎麼賣產品,就能夠保住核心競爭力。

舉個例子來講,飛機制造商不可能所有的零部件都自己製造,但是要有自己的開發平臺,然後在開發平臺上可以跟別人合作。如果是生產螺絲釘,你當然可以用全世界最好的廠商的產品,但是如果它不跟你合作,你總不能因爲一顆螺絲釘,導致飛機無法生產,所以你要使你的第2名和第3名能夠頂上。

過去的時候,我們不會花資源投資第2名、第3名。因爲它是一種浪費,是一種冗餘。可現在我們會看到,如果你認爲安全更重要,安全第一、效率第二,那麼對於冗餘的寬容,對於備胎的投資,都是我們不得不去做的。

如果大家按照這個邏輯去想,未來肯定會有很多進口替代。 進口替代,就是說我們很可能要補足製造業在各個供應鏈中的非常重要的環節,大家可以沿着這個思路去找,新的商機、新的投資的機會,可能就在這裏。

包括我們最近看到的政府出臺的很多政策,對於新基建有更爲詳細的解釋。這不僅是政府在考慮這件事情, 各個行業的企業家現在關心的問題都是怎樣能夠補上原來供應鏈裏的那些關鍵環節。 如果我們不把最壞的情況考慮進去的話,可能就會大意。但是當你把最壞的情況都考慮進去之後,再回首去看,你突然會發現,如果你順着另外的一條思路去看,你會找到機會。

疫情期間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叫逆行者,但有的時候其實機會就是留給這些逆行者的。

如果說我們過去經歷的是一個全球化的黃金時代,那麼請大家注意,未來我們很可能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我把它叫做本土時代。本土時代需要我們關注本土的市場、本土的創新、本土的意識。我相信各位企業家朋友在中國市場上,最熟悉中國市場的很多打法。在這個市場上你們如果能夠用用真心去擁抱本土時代,你一定能夠活得非常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