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的傳說我們從小到大就已經聽了不少了,相應的每年過節時喫的糉子也不少了,可是每逢端午節來臨時,我們總還會買一些包好的糉子,或者購買一些葦葉和餡料自己回家去包。

我們這裏屬於中部,東西南北方各種口味的糉子在我們這裏都能夠購買到,再加上這些年電商的迅猛發展,坐在家裏動動手指就能“買遍天下貨“,更何況小小的糉子。

糉子的口味和月餅的口味一樣,也根據餡料的不同分爲甜的和鹹的,網上經常有很多網友根據自己的口味掙得不可開交。其實,有個詞叫做“五味雜陳”,既然有五種味道之多,大家更不要有甜的和鹹的之分了,不論是哪種口味,都是我們自古以來流傳至今的傳統文化、傳統習俗之一,只不過“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遼闊的山川阻隔造成了不同地方的人的口味有區別而已。

糉子由於它的主料是糯米,所以煮熟後咬一口,一種粘粘的、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覺就會在瞬間充滿我們的口腔和味蕾,帶給我們一種滿滿的飽腹感惡滿足感。在厚厚的一層糯米里面,根據各地風俗的不同,包裹着包括但不限於蜜棗、瘦肉等各種顆粒狀的餡料,這也就有了網友們經常在網上爭得不可開交的甜、鹹之分。其實不論是甜還是鹹,都可以作爲我們傳統美食之一——糉子的代表,都是糉子的不同分支。

相傳糉子是人們在屈原投江後餵食魚類不讓它們食用屈原屍體的一種餌料,後來在長久的歲月中逐漸演變成如今現在的這種模樣,成爲我們如今在端午佳節廣泛採用的一種傳統美食之一。

人們每次拿起一個糉子,都會由衷的感謝兩千多年前投江的三閭大夫屈原。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也會感懷屈原大夫那熾熱的愛國情懷。三閭大夫這拳拳愛國之心,歷經兩千多年的時光,直到今天依然是那麼閃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