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損傷後的治療一直是一個難題,人體的關節內的透明軟骨一般認爲不能再生,這是悲觀的看法,積極的方法是想辦法促進軟骨再生,至少是纖維軟骨的替代,因爲很多病人的情況過早的關節置換是不可能的,至少要找到延緩的辦法,畢竟人工關節置換還有很多併發症,還不是盡善盡美的。

大致可以分爲四大類:

1. 消除臨牀症狀的治療,灌洗術或清創術。

2. 利用骨髓內的幹細胞或成骨細胞的治療:鑽孔術,微骨折術,刮削軟骨成形術,骨海綿化的方法。

3. 誘導軟骨形成的細胞移植:骨膜或軟骨膜移植,自體軟骨細胞移植。

4. 同種異體或自體骨軟骨移植。

其中第一類是對症治療,關節灌洗術是種常用的緩解疼痛的辦法, 在很多醫院都可以開展, 但是其作用是暫時的,其灌洗的物質將關節內碎屑,病態的滑液,各種酶,炎性介質沖洗出來,這種方法對於老年人緩解疼痛是明顯的,並且可以維持一段時間, 但是對於年輕人,有相當運動量的人,沖洗術是無效的。另一種對症治療是清創術,是在關節鏡下將破碎的軟骨,增生滑膜,骨贅,遊離體清除掉,局部軟骨損傷相對於骨關節炎進行清創術更有效。

第二大類治療的核心是通過各種方式將軟骨下骨或松質骨中的間質幹細胞和成纖維細胞釋放出來,誘導成類軟骨組織,主要方式包括四種:鑽孔術,微骨折術,刮削軟骨成形術,骨海綿化。實質上是根據操作的不同層面和厚度方式來分類的。鑽孔術是在軟骨缺損區,有一定間隔的等距離的矩陣式打孔,深度直達松質骨,但軟骨及皮質骨並不破壞,外國學者報道的6年成功率40%。微骨折術,類似於鑽孔術,但是僅僅是在局部清創後,穿透軟骨下骨,不進入松質骨,實際操作時是利用一個限深的打擊器,在軟骨下骨表面以4mm的四方間隔打擊出多個骨折小坑,誘導出幹細胞或成纖維細胞的釋放,在軟骨缺損區表面形成一層纖維軟骨。刮擦軟骨成形術,是Johnson醫生最早報道,以磨鑽頭在軟骨下磨削深度1-2mm的骨,深度達到皮質骨內的血管區,據說也能釋放出幹細胞和成纖維細胞。骨海綿化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Ficat報道, 這種方法是將骨軟骨層完全去除,露出松質骨表面,直至完全滲血。Fica報道2年後79%的病人獲得改善,但這種技術一般不用於孤立的軟骨缺損,大面積的髕骨面和滑車的缺損適用。

上述這兩種方式本人體會只用過鑽孔術和刮擦軟骨成形術,術前要很好和病人溝通,關節鏡下手術的恢復過程會相當長,而且幹細胞或成纖維細胞是否能成功形成預期的纖維軟骨,看樣子應該40 -80%的成功率,需要很好理解人體解剖的高素質人羣適合這種方法,需要短期見效止痛的病人用此方法要慎重。#「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清風計劃# #軟骨損傷# #關節置換# #膝關節疼#@健康中國@頭條健康

本文是蔣科衛醫生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